70
在人们的认知里,重症精神病患者总是带着神秘又恐惧的色彩。然而,他们真正面临的,是在黑暗中挣扎求生的艰难处境,尤其是自杀风险,像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威胁着他们的生命。今天,咱们就深入聊聊重症精神病患者护理中至关重要的防自杀话题。
自杀信号:那些不容忽视的蛛丝马迹
很多人以为,自杀是突然发生的。但实际上,重症精神病患者在付诸行动前,往往会释放出一系列信号。比如,情绪上毫无缘由地极度低落,往日的活力消失殆尽,对曾经热爱的事物也再提不起兴趣。行为上,可能会出现睡眠紊乱,要么整夜失眠,要么白天嗜睡;还可能频繁地整理个人物品,像是在为离开做准备。言语里,也会有“活着没意思”“不如一了百了”之类的消极表达。这些看似平常的细节,很可能就是他们在向世界发出的求救信号。
是什么把重症精神患者逼向绝境?
重症精神病患者自杀,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从疾病本身来看,像精神分裂症患者,受幻觉、妄想的支配,可能会听到有声音让他们结束生命;抑郁症患者,长期被低落情绪和自责自罪感笼罩,觉得自己是家人和社会的负担。药物因素也不容忽视,某些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导致患者情绪波动、身体不适,进而加重自杀念头。同时,社会歧视和家庭压力,让他们难以获得理解和支持,孤独感与无助感愈发强烈。
如何为他们撑起生命的保护伞?
1.专业护理:全方位的守护
在医院,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症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为患者营造安全舒适的病房环境,移除可能用于自杀的危险物品。此外,心理治疗师会定期与患者交流,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等专业手段,帮助他们改变消极认知,重建生活信心。
2.家庭支持:温暖的港湾
家人的陪伴和理解是患者对抗病魔的强大动力。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爱,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不歧视、不指责。学习相关的护理知识,配合医院的治疗,共同守护患者的生命。
3.社会关爱:消除歧视,传递希望
社会应摒弃对重症精神病患者的偏见,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就业、学习和生活机会。社区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为患者提供帮助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重症精神病患者的防自杀护理,是一场需要全社会参与的持久战。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珍视,每一个在黑暗中挣扎的灵魂都渴望被拯救。让我们携手共进,筑牢防自杀的安全防线,为他们点亮生命的希望之光。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患者,不妨多给予一份关心和帮助,也许你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就能成为他们坚持下去的力量。
作者:何春香
编辑:杜乔乔
审核:邓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