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八段锦,这一源自北宋的传统健身功法,被誉为“千年长寿操”,历经八百多年的传承与发展,至今仍在养生健身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动作简单、易于学习,而且功效显著,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练习。八段锦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种认为它源自少林《易筋经》内功心法,另一种则认为它起源于南朝梁代。无论哪种说法,都证明了八段锦的悠久历史。到宋代,八段锦已在民间流传,并形成较完整的体系。明朝时期,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在其撰著的《活人心法》中载录了“八段锦导引法”,使得八段锦在中国古代养生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如今,八段锦已被国家体育总局规定命名为我国第62个体育项目。
八段锦共包括八个动作,每个动作都针对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锻炼,具有多种养生功效。
双手托天理三焦:通过两手上托的动作,调理气血,改善倦怠乏力,增强心肺功能。
左右开弓似射雕:模仿射箭姿势,疏通经络,益气养肺,增强肺活量。
调理脾胃须单举:通过一手上举、一手下按的动作,调理脾胃气血阴阳,增强消化功能。
五劳七伤往后瞧:通过头部及躯干反复向左、向右转动,调节脏腑机能,消除疲劳和劳损。
摇头摆尾去心火:通过摇头摆尾的动作,调理心火,舒缓焦虑和压力,增强脊柱的灵活性。
两手攀足固肾腰:通过大幅度俯仰腰身的动作,健固腰肾,疏通经脉,促进生长发育。
攒拳怒目增气力:通过攒拳怒目的动作,增强上肢和腰部的力量,改善气血循环。
背后七颠百病消:通过颠足动作,促进身心健康,消除百病。
改善身体素质:
精神障碍患者由于长期住院或接受抗精神类药物治疗,往往运动次数较少,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八段锦通过全身性的运动,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
缓解躯体症状:
精神障碍患者常伴随睡眠障碍、情绪低落等病态反应,以及由于长期活动不足导致的身体机能下降。八段锦的练习可以舒展筋骨、疏通经络,缓解身体疼痛,预防并发症的产生,如体重增加、肌肉萎缩、关节疼痛等。
调节心理状态:
八段锦的练习需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专注,这有助于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通过练习八段锦,患者可以逐渐学会放松技巧,有效面对压力与紧张,增强自信心。
4.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坚持练习八段锦,患者可以逐渐增强对自身躯体状态的感知和了解,学会放松技巧,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这种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对于患者的长期康复至关重要。
5.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精神障碍患者常常出现社交退缩、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情况。八段锦的练习可以作为一种团体活动,促进患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康复氛围。这种氛围有助于患者逐步恢复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虽然八段锦对精神障碍患者具有诸多益处,但在练习时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循序渐进:初学者应从简单动作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和运动量。
注意安全:练习时保持场地平整、宽敞,避免碰撞或跌倒。
结合个人情况: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和医生建议,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和强度。
综上所述,八段锦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传统健身气功,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还能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医患关系的和谐。因此,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推广和应用八段锦这一千年智慧,为患者的康复贡献更多力量。
作者:刘睿
编辑:杜乔乔
审核:邓金林
下一篇:小雪来临,饮食养生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