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宝宝夏季防蚊指南:科学驱蚊,安心一夏

2025-07-31发布 次浏览

夏日炎炎,蚊虫肆虐,宝宝的娇嫩肌肤成了蚊子的“重点目标”。小小的叮咬不仅会让宝宝瘙痒难忍,还可能传播登革热、乙脑等疾病,让家长心疼又担忧。然而,市面上的防蚊产品琳琅满目,哪些真正安全有效?如何为不同月龄的宝宝选择合适的防蚊方式?别急!这篇指南将为您提供科学、实用的防蚊策略,让宝宝远离叮咬,清爽度过整个夏天!

夏季防蚊第一招:灭蚊大作战,让蚊子军团有来无回!

(1)电蚊拍:通过产生电火花,释放高温和电击,使蚊子瞬时死亡。

建议:电蚊拍产生电流很小,对人体几乎无害。适合有孕妇或婴儿的家庭使用。但易产生电火花,不宜接触易燃气体,严禁用手接触正在释放高压电的金属网。

(2)电蚊香液:主要有效成分为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如氯氟醚菊酯、四氟甲醚菊酯等),通过破坏蚊虫神经系统,导致麻痹、死亡。

建议:拟除虫菊酯本质为农药(杀虫剂),按照我国农药毒性分级属于低毒或微毒物质,对蚊虫的趋避、杀灭效果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加。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对其健康风险评估显示:婴儿和儿童敏感性不高于成人,目前尚无证据表明会对儿童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但长期使用,电蚊香液中的化学成分(如PM 2.5、甲醛)也会少量挥发,增加对呼吸道刺激。因此建议孩子入睡前2小时打开电蚊香液,驱蚊后开窗通风,同时关好纱窗,等空气中电蚊香液浓度变低了再让孩子进卧室睡觉。

温馨提示:如果家里有2月龄以下宝宝及孕早期妇女,则应避免使用。同时,应将电蚊香液放在孩子触摸不到的地方,防止出现啃咬、舔食、饮用蚊香液等危险行为。

 

夏季防蚊第二招:驱蚊魔法,给宝宝穿上“隐形防护罩”!

驱蚊剂是家长给宝宝使用最频繁的驱蚊产品,它通过喷洒、涂抹的方式让有效成分在宝宝皮肤上形成一层屏障,就像给宝宝穿上了“隐形防护衣”。驱蚊剂的有效成分是驱蚊物质,目前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认证的安全驱蚊物质有:避蚊胺(DEET)、驱蚊酯(IR3535)、派卡瑞丁和柠檬桉叶油。四种驱蚊物质的维持时间与适用年龄有些许差异,可参考下表:


屏幕截图 2025-07-31 170814.jpg

 

图片1.png

温馨提示:

1、使用前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切勿将驱蚊剂涂抹于宝宝的手部、眼睛、嘴巴、伤口或发炎的皮肤上。

2、在开阔的地方使用驱蚊喷雾,避免吸入其中的有害物质。更建议先将驱蚊剂涂抹在成人手上,然后再涂抹于宝宝裸露的皮肤上。

3、宝宝户外运动时,出汗和接触水体等行为可能导致驱蚊有效时长缩短,注意补涂驱蚊剂。

4、如需使用防晒霜,请先涂防晒霜,然后再涂抹驱蚊剂。

5、回到家后,应及时给宝宝洗澡,用肥皂水清洗涂抹过驱蚊剂的衣物。

6、将驱蚊剂放在宝宝够不到的地方,以降低宝宝意外吞食的风险。

     如果宝宝对驱蚊剂发生了不良反应(如:皮疹),应立即停止使用该产品,并用肥皂水清洗皮肤,同时携带使用过的驱蚊剂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夏季防蚊第三招:蚊子隔离计划,打造宝宝金钟罩铁布衫!

最安全的防蚊策略当属物理隔绝:纱窗、纱门必不可少,且需定期检查有无“结界裂缝”;蚊帐用前应仔细检查是否有“敌军深入”;装备浅色长袖长裤,优先选择“会呼吸的面料”;以上配合空调使用更佳。

 

夏季防蚊第四招:谣言粉碎机!这些防蚊偏方都是坑

(1)B族维生素防蚊

   谣言:“吃维生素B1能让宝宝变成‘人形驱蚊器’!”

   真相:无论是喷维生素B1水溶液,还是直接口服维生素B1片剂,都没有驱蚊效果。

(2)驱蚊手环论

   谣言:“戴个驱蚊手环,全身都安全!”

   真相:驱蚊手环里有驱蚊药,但驱蚊药挥发较快,可以说噱头大于实用。

(3)超声波驱蚊APP

   谣言:“手机下载个驱蚊app,就能发出让蚊子崩溃的声波!”

 真相:现有的驱蚊器只能模仿某一类特定蚊子的翅膀振动频率,不可能发出不同频率的声波来驱赶不同种类的蚊子。

(4)灭蚊灯高效驱蚊

 谣言:“灭蚊灯‘一夜灭光’!”

 真相:灭蚊灯发出长波紫外线(即 UV-A)诱导蚊虫,再加上高压电将其消灭,但研究证实,灭蚊灯并不能高效灭蚊,杀死的虫子中仅有极少数是蚊子,且其中大部分是不吸血的雄蚊。

 

科学防蚊、安心一夏,愿每个宝宝都能摆脱蚊虫骚扰,快乐玩耍,香甜入睡~


 

作者:临床药学科 周茜/陈静

编辑:蒋昊君

初审:张翰文 审核:邓金林、陈静


上一篇:警惕药物性肝损伤


下一篇:类风湿er的夏日清凉秘籍:空调这样吹,关节不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