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肝胆介入团队运用“弹簧圈栓塞”技术解决巨大脾动脉瘤

2025-04-01发布 次浏览 来源:介入诊疗中心

近日, 李女士因发现腹部搏动性肿块前往我院就诊,CT增强结果显示为巨大的脾动脉瘤,随时可能破裂引发腹腔内大出血,危及生命。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胆介入团队运用“弹簧圈栓塞”技术,仅通过直径仅为针孔大小的穿刺点,将该巨大动脉瘤进行栓塞。

在介入大型c臂的辅助透视引导下,肝胆外科副主任何静宇医生利用造影导管对患者腹主动脉及脾动脉进行造影,清晰的显示出脾动脉中段动脉瘤,并明确动脉瘤位置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测量结果为该脾动脉瘤直径约2cm。造影及测量完成后,将导管精准放置于脾动脉瘤内,建立好路径,再将合适大小的弹簧圈精密填入动脉瘤内完成弹簧圈栓塞,避免了对周围正常血管的损伤。术后造影显示微弹簧圈完全栓塞动脉瘤,远端脾动脉血流正常,患者无明显不适,术后1天即能下床正常活动,恢复情况良好。

科普知识多一点:

脾动脉瘤是内脏动脉中最常见的动脉瘤类型,占腹腔内脏动脉瘤的50%以上。其本质为血管异常扩张形成的瘤样病变,据悉,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可达10.4%。

其病因大致如下:

1. 血流动力学因素:门静脉高压、多次妊娠导致脾动脉血流增加,局部压力升高。

2. 结构异常:先天性动脉壁发育不良(如弹力纤维层缺损)、动脉粥样硬化、外伤或炎症(如胰腺炎)破坏血管壁。

3. 激素影响:妊娠期雌激素和孕激素变化导致动脉壁弹性减弱,多次妊娠女性发病率显著升高。

4. 其他因素:高血压、吸烟、感染(如梅毒、真菌感染)及遗传性血管疾病(如马凡综合征)。

脾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极大,但破裂前常无明显症状,一旦破裂后出血速度较快能导致患者很快出现休克、甚至死亡,所以发现后需要及时处理。

脾动脉介入造影是脾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而介入术目前是脾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其具有损伤小、预后好、风险低的优点。

作者:白京仪

编辑:杜乔乔

审核:邓金林

上一篇: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顺利完成一季度药品盘点工作


下一篇:健康科普 | 重视糖尿病前期:早发现、早干预,远离糖尿病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