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让生命延续:加入无偿献血,成为守护生命的英雄

2025-02-07发布 次浏览

你的热血,是他人生命的曙光:

每天,医院里都有无数患者在与时间赛跑:

产妇大出血,急需红细胞挽回生命;

白血病患儿,依靠血小板延续治疗;

车祸伤者,需要血浆维持生命体征。

每一袋血液都可能成为“生死关卡”上的救命稻草。

据中国红十字会统计,我国每年临床用血量近3000万单位(1单位相当于200ml全血),而这份生命的储备,完全依赖于普通人的无私捐献。无偿献血是熠熠生辉的善举,许多人踊跃参与,用自己的热血传递生命的希望。然而,也有人心存疑惑:献血明明是无偿的,为何临床用血时却要收费?这背后有着诸多值得深入了解的科学与现实因素。

一、献血的好处:

(一)促进血液新陈代谢

人体血液处于动态平衡中,定期献血能激发身体的造血功能。当献出一定量血液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生成新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替代被献出的血液成分。这一过程如同给身体的造血系统进行“锻炼”,使其保持良好的活性,有助于维持血液的健康状态,预防血液黏稠等问题。

(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适量献血可降低血液中过多的铁和血脂等物质。血液中铁含量过高可能会促进自由基的产生,对血管壁造成损害;而血脂过高则容易导致血液黏稠,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通过献血,能减少这些不良物质在血液中的堆积,降低血液黏稠度,让血液流动更加顺畅,从而降低患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的几率。

(三)心理满足与社会价值

无偿献血是一种高尚的利他行为。当献血者看到自己的血液能够挽救他人生命,给予患者及其家庭希望时,内心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不仅提升个人的幸福感,还能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互助氛围。每一袋献出的血液都是一份爱的礼物,连接着陌生人之间的生命纽带 。

二、关于献血的误区:

误区1:“献血会伤元气?”

真相:人体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8%(如50kg成人约有4000ml血液),献血200-400ml不足总血量的10%,且骨髓造血功能会在2周内完全补充红细胞,水分和蛋白质24小时即可恢复。

误区2:“用血收费=献血被牟利?”

真相:血液从采集到临床需经过重重工序,包括核酸检测、病毒灭活、冷链运输等,收取的血液费用,用于覆盖检测处理成本。

误区3:“身体瘦弱不能献血?”

标准:男性体重≥50kg、女性≥45kg,血红蛋白、血压等指标合格即可参与。献血后提供营养补给,并建议避免剧烈运动。

三、临床用血收费的原因:

(一)血液采集成本

采集血液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人员。采血车或血站配备了先进的采血器具,这些器具均为一次性使用,以确保血液安全,避免交叉感染。同时,采血过程需要专业医护人员操作,他们经过严格培训,掌握采血技术和相关知识,这些人力成本都包含在血液采集环节中。此外,采血车的运行、维护,以及血站的场地租赁、设备维护等费用也不容忽视。

(二)血液检测费用

为保证临床用血安全,采集后的血液要进行严格检测。检测项目众多,包括血型鉴定、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传染病指标检测,以及转氨酶等生化指标检测。这些检测使用的试剂和仪器都非常精准且昂贵,每次检测都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只有经过多轮严格检测,确保血液质量合格后,才能用于临床救治,这一系列检测成本是临床用血收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血液储存与运输成本

血液需要在特定条件下储存和运输。红细胞一般在2 - 6℃的环境中保存,血小板则需在20 - 24℃且不断振荡的条件下储存,以保证其活性。储存设备需要持续的电力供应和严格的温度监控,确保血液质量不受影响。在运输过程中,要使用专业的冷链设备,保证血液始终处于合适的温度环境,防止血液变质。这些储存和运输环节的成本都分摊到了临床用血费用中。

“生命银行存下的不是金钱,而是希望”。当你的血液流入另一个人的身体,这不仅是物质的传递,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生命对话。每一次挽袖,都在证明:这个世界,因善意而美好。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的热血终将汇成生命的海洋。”——致每一位平凡而伟大的献血者。


作者:杨菁菁

编辑:杜乔乔

审核:邓金林

上一篇:春节欢聚,当心杀手下肢静脉血栓


下一篇:孩子揉眼,总说眼睛痒?警惕过敏性结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