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他们,用精湛医术为患儿解除病痛
他们,用暖心服务安抚焦虑不安的情绪
他们,以自身行动书写三医儿科人的职业情怀
他们是在平凡岗位上
让生命闪光的守护者
他们是——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医护
2024年11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大内科第九党支部组织开展“致敬榜样力量,寻找最美儿科人”主题活动。由医护人员主动挖掘身边榜样,讲述工作人员在平凡岗位上发生的非凡故事,鼓励大家学习榜样精神,致敬榜样力量。
活动共收集到25份推荐投稿,讲述了科室儿科医患之间的正能量故事,并以公开投票的方式,评选出最佳服务奖、最佳爱岗敬业奖、最具亲和力奖等表扬奖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医儿科,看看有哪些温暖人心的医患故事吧~
最佳技术奖:儿科主任李艳秋
她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患儿家属的广泛赞誉,是家长们公认的“良心医者”。
在诊室里,经常能看到她俯身耐心询问孩子病情,细心检查体征的画面。面对哭闹的患儿,她轻声细语安抚,用温暖的话语和亲切的态度缓解家长焦虑的情绪。
▲患儿小圆(化名)爸爸的感谢信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不仅要治疗孩子的病,也要抚慰家长的心。”她常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面对专业领域,她精益求精,“死磕”细节——在新生儿专业、儿童哮喘、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上,特别是处理儿科急危重症方面,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多次成功挽救了患儿的生命,被誉为“儿科的守护神”。
她——传道授业解惑,做言传身教的引路人。在繁忙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之余,李艳秋还十分注重儿科人才的培养。她亲自指导年轻医生的临床实践,传授诊疗经验和医患沟通技巧,鼓励青年医师们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在她的悉心教导下,一批批优秀的儿科医生成长起来,成为科室的中坚力量。今年,在儿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开展了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儿童性早熟诊治、儿心量表测定等新技术、新项目,医院儿科疾病诊疗水平显著提高。
最具爱心奖:儿科康复室主管护师林翠红
儿科康复室的孩子,大多数是在出生或婴儿期发现有智力运动落后或脑病导致的智力运动功能障碍。像林翠红一样的儿科康复师,每天的工作就是帮助孩子们进行康复锻炼,为阴霾的家庭带去希望。
不熟悉环境的小朋友一开始可能会害怕、哭闹,林翠红都会温柔地鼓励、陪伴,帮孩子们一点点解除心理防备。“她还会自掏腰包准备小零食,让孩子们放松心情、配合训练,不少孩子都亲切地叫她小林妈妈。”同事刘瑶说,林翠红总是用爱心、耐心默默鼓励孩子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不少孩子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患儿小萌(化名)亲切地叫林翠红“小林妈妈”
“让这些孩子们逐步恢复健康,让家庭看到希望,是我工作的动力和职责所在。”不仅用爱心、责任心做好本职工作,林翠红还特别关心孩子们的生活。因为疾病及康复锻炼,部分家庭面临经济负担,林翠红常常主动与需要帮助的家庭联系,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主动帮助患儿家属联系残联,争取补助名额;以党员身份号召科室人员为孩子们捐献学习书籍及玩具等。
怀着对儿科康复工作的满腔热忱和执着,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受到了患者家属的衷心认可。
最具亲和力奖:儿科主管护师周佳
良好的沟通是儿科护理成功的关键。面对年龄小、表达能力有限的患儿,周佳总能以温柔的话语、亲切的笑容和恰当的肢体语言,建立起与孩子间的信任桥梁。
她擅长通过讲故事、画画等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检查和治疗,有效减轻了孩子们的恐惧感和不适感,也减缓了家属焦躁不安的情绪,得到了家属们的一致好评。
有一次周佳需要为腹泻伴有高热、进食差的4岁小宝贝小可扎针,由于孩子的血管收缩和弹性变差,加之有些肥胖,根本看不到血管。周佳只能凭借十多年的穿刺经验,一手触摸血管位置定位,一手穿刺,需要孩子高度配合。可是孩子非常害怕,一进穿刺室就开始哭闹,根本没办法配合,宝贝妈妈急得哭了起来,爸爸见到孩子和孩子妈妈哭成一团,也变得不知所措。
周佳见状,立刻拿出她的秘密武器“奥特曼贴画”,微笑着弯下腰,贴在孩子耳旁,轻声地说,“宝贝你身体里有怪兽捣乱,所以生病了,周阿姨送你个打怪兽的奥特曼,你把手给周阿姨,我们把奥特曼贴上去,还有爸爸妈妈一起帮你打怪兽,我们像奥特曼一样勇敢好不好?”孩子看着周佳的眼睛,配合地伸出了手。周佳在孩子手臂贴上奥特曼,孩子爸妈按照周佳的细心交代,配合着固定孩子体位,穿刺成功,贴上敷贴。周佳还在敷贴上画了一个笑脸,大声对孩子说,“你真棒!针也会帮你打怪兽,要保护好针哦”并安慰孩子爸爸妈妈“你们家的宝贝很勇敢,已经输上液了,不要太担心,很快会好转的”。孩子爸妈紧张的情绪瞬时放松,孩子爸爸欣慰地带着娘俩离开了穿刺室。
……
动人、暖心的儿科医患故事还有很多……
三医儿科人在岗位中默默坚守和奉献
踏实做好每一件小事,汇聚成了儿科团队积极向上的力量
作者:刘瑶、杜乔乔
编辑:杜乔乔
审核:邓金林
上一篇:今日小雪 | 从传统节气看养生